前言: 京都西陣指皇居-京都御苑,將軍府-二條城, 民間信仰中心-北野天滿宮間的區域。服侍皇族權貴食衣住行的職人巧士,散居此地,臥虎藏龍,走遊巷弄總會有驚喜。
御用甜品-虎屋菓寮
設立之初, 為皇家專屬御用, 創始老店由名家設計翻新, 是優美典雅的日式甜點享用處所。
皇室成員可是有本事的:
菜單有日文與英文, 就是沒有照片對比可供參考, 可為難我一介平民。 就著少數中文, 點了"葛粉"; 然後選了唯一有照片的招牌甜點; 根據英文, 勉強點了兩份冰綠茶, 其它實在有看沒有懂!
另外, 服務人員可不會送上餐點時,失禮地教你如何進食,得自己按照擺盤的暗示,找出食用的順序與方法!
清涼葛條 - 先吃較為靠近的葛粉, 將葛粉夾入糖漿碗內, 就口而食. 冰水可加入適量黑糖漿食用。黑糖味濃,會搶了綠茶的香氣,不宜與綠茶交相食用。
黑糖漿濃稠,可以輕易攀附在寬版葛條上。葛條晶瑩剔透、Q軟適口,容易夾取,也不至於長到得仰首入口。剩下的冰水與少許糖漿混和後,滿是蔗糖甘甜味, 一解先前在市集裡奔走的疲憊。
碗裡的那塊冰,形狀優美,漂浮在碗裡,很讓人放鬆,很美!
抹茶風味不俗,緩緩撮飲,很是享受。再套句母親的詞,顏色綠的很高尚。
綜合石花凍: 一樣靠近身體的先吃,可按照自己喜歡淋些糖漿食用。
台灣東北岸就有優質石花凍, 自小常常熬煮, 並非稀罕之物, 口味上不覺驚艷。但石花凍裡看不到任何雜質, 並以各種天然原料上色然後塑型、擺盤,工序繁複, 配料又得經過不同專才過手,方能完成。果真是皇家血統的精品,追求極致,不計代價。
將軍的心頭好–真盛豆(入選京都吟味百饌)
真盛豆本舖位於巷弄內,姑姑為精緻美麗的和菓吸引,駐足觀賞。
循例照相記錄,店家不忙招呼我,要求匾額一定得入鏡,可真是一幅樸拙有力的老匾。那就買包”真盛豆吧!
回到旅館, 迫不及待打開來:海苔味撲鼻而來,一口咬下,紮實略乾,黑豆有些乾硬,不難吃,也談不上特殊。好奇的是:質地這樣乾, 海苔粉竟可以緊緊攀附。妹妹不喜歡海苔味,整包給我。姑姑本來就是螞蟻,收下了!
廚娘就是廚娘,老掛記又乾又結實的原由? 靈光一現,它的形狀大小就跟”金甘仔糖”一模一樣呢! 含著試試: 先是海苔強烈的海味,和菓在口中浸潤,豆粉慢慢化入脾胃,淡淡的豆香,淺淺的甜。 原本過乾的黑豆,濕潤軟化,強烈豆香在咬開時迸發出來! 開封起有14天的保質期: 海苔味隨濕氣慢慢滲入,每日風味略有不同,輕輕含著,幸福感滿點!
上網查了下: 真盛豆是慕府時代,權貴行旅間最喜愛的和菓。著武裝往來軍區、奔馳沙場的將士, 如何像皇族一樣, 跪坐喝茶? 袋裡放著紮實的和菓,緊張之餘,滿口香氣,心境轉換,疲憊盡除!
北野名物: 小米麻糬
以米為主食的社會, 麻糬製品向來是重要的祭祀品,宮廟附近總有相關名所。童年家中兄妹眾多也非富裕之家,點心總是憎多粥少。跟隨長輩到廟裡求神, 巴望的不就是搶先吃祭品,或是到廟邊吃個點心, 是為兒時甜蜜的回憶!
天滿宮之於日本人,大約是天公廟之於台灣人吧! 是民間信仰中心,總管世俗大小事,自出生到死亡。
北野位於京都之北,地勢較高,植種小米。天滿宮前的澤屋是傳承 300多年的名店。
小米麻糬兩吃:
由口味較清淡的黃豆粉麻糬下手:小米蒸煮的熟度真是爐火純青, 又Q又軟, 並刻意留有顆粒感來凸顯小米特色。入口還有些溫度,得以彰顯豆粉的香氣,豆粉中和麻糬的濕度, 增添麻糬的Q度,相互輝映。紅豆泥口味甜膩,看似壓過麻糬的風味, 實為享用的煎茶留下伏筆。起承轉合,不愧是經時淬煉的傳世之作!
店東衣著雪白挺立, 有種不愧於心的真誠笑容, 為美食添上生命活力。為了展現最佳口感, 不求量產, 慢慢做出麻糬。精選優質食材,重視細節, 捍衛老店招牌!
日式西點: 蛋糕與西餅
父親年輕時,曾與日本有過業務往來, 日籍友人帶來的最時髦的手信就是”長崎蛋糕”。也吃過無數台灣的產品, 都不是記憶中的味道。
西陣是日本飲食文化的"活的博物館", 果然找到拙樸古早味。
日本大部分國土為溫帶與亞熱帶之北, 產於熱帶的蔗糖, 原為飄洋過海的"舶來品", 僅貴族豪門可以負擔。為貴族富豪發展的點心大量使用,以示尊貴。西點傳入日本較晚,海運技術大躍進,糖也已是平民日常調味品。長崎蛋糕雖說是西點, 卻是日本化的西式點心, 沒有加任何奶製品,只用麵粉、雞蛋,創造出如蜂蜜般的自然甜味,嚐來Q軟清爽,低糖沒有負擔。
如果您對西式奶味感到厭膩, 限本店供應的餅乾糖值得一試。就是麵粉與特選雞蛋,細心慢烤到水份盡失,又脆又香,含在口中慢慢軟化, 滿口蛋香, 甜味自然。這不是機器大量生產可以做到的,像是媽媽為愛子準備的私房點心,樸實雋永。